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07-09
  • 查看:1853 次

一、客户名称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客户简介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国资中较早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坚持推进科技创新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服务商转型战略。坚持市场优先、深化改革、稳健发展、追求卓越,连续多年位列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前10。目前已实现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建投资、建材工业“五大事业群”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领域“六大新兴业务”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再添新引擎,业务和市场遍布海内外。



三、项目建设背景、痛点与规划思路


1.外部环境: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数字强企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指明前进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国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业务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积极推动数字化重构升级”。

上海建工秉持“数字化赋能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战略方向,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积极融入数字化思维和技术手段,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数字化思维贯穿于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阶段,力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一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并探索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建筑工艺的融合,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生动范本。


2.内在动因

随着上海建工集团业务板块的不断扩张,集团从投资、策划、设计到建造、运维、更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业务较之以往工程建设管理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原有的的项目管理系统愈来愈不能满足项目管理的数字化需求。面对这一挑战,上海建工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构筑竞争新优势。集团聚焦核心能力建设,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培育新兴业务市场竞争优势,并瞄准国际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形成创新转型的新亮点。


3.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设现状:主要体现在其“i.SCG”项目中,该项目已基本实现业务全覆盖并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平台包括税务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系统,实现了业财税资一体化,支持管理决策、业务过程管理和基础设施支撑,并进行数据规范治理。此外,平台还涉及统一门户平台优化、慧报账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通过集成多个业务系统数据,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存在问题:包括数据分散导致的集约效益不足,以及云上建工场景业务需要跨条线业务数据的打通和联接。此外,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需要更规范和安全的管控流程来保障,同时需要从分级分类、数据质量等领域规范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的建设、优化和评估。这些挑战指向了数据管理和集成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通过建立更完善的数据治理机制和提升数据平台能力来解决。



四、建设历程


第一步: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集团、出资企业、软件厂商、项目总集方等分工明确、视角全面的项目团队,压实责任;

第二步:对各业态试点单位进行需求调研,梳理管理标准化基线,辨识管理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形成系统蓝图方案;

第三步:基于蓝图方案成果,将关键管理动作内置系统管控逻辑中,形成系统业务流程和功能;

第四步:依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尽快见效的原则,以经济线为核心分批次完成业务模块培训,样板先行,全面推广。



五、建设成果


1.构建全层级高效协同联动机制

通过建立统一平台实现组织拉通、流程贯通、业务闭环和数据穿透,以提高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效率。通过业务驱动打破管理壁垒和数据孤岛,实现数据高度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审批流程线上流转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减少了审批风险。业务闭环确保了数据关联和端到端的业务管理,而数据穿透则实现了数据的层层追溯和过程监管,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支持。


2.实现项目管理全覆盖建设推广

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了岗位、业态、功能、项目、集成、终端全覆盖,通过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结合,提升了管理效率并激发了子企业创新活力。平台功能全面,覆盖了项目全过程管理,已成功上线超过10000个在建项目,与多个异构系统集成,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复用。此外,平台通过PC和APP的一体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的便捷办公解决方案。


3.打造全周期运营管理平台

实现市场经营、项目策划、预算管理、签证索赔、供应商评价、分包清单、合同风控、物资管理和业税资融合的全周期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