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07-08
- 查看:1906 次
一、客户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九局”)成立于1958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世界500强企业第100位)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重要成员企业,集施工、设计、科研、投资于一体,拥有资质的数量和类别在国内建筑类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双特”“三壹”“四甲”等资质。
中国水电九局聚焦“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治理、绿色砂石矿山及建材、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四大主业,培育军民融合、城市区域性综合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业务,稳健开展投资业务。业务分布在全国近30个省份和全球20多个国家,具备一体化设计施工能力和多元化集群发展优势,拥有全产业链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背景及痛点
水电九局自2013年起推行并使用i6P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五年的沉淀积累,在公司内部已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及理念,为此次i6P升级到i8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升级优化应用实施,系统将突出快速见效、简单易用、效率提升为核心思想。梳理中水九局现有信息化应用,优化管理流程减少流转节点提升管理效率,突出优化信息化价值大的业务功能模块重点建设,经济业务为主线,成本管控为目标的管控模式。最终,借助于本次升级i8全新的决策分析平台,通过完善的报表与图表化数据展示方式,真正发挥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价值。
三、信息化建设规划
经过历年信息化建设,公司信息化管理建成了‘总部-二级单位-项目部’三个层级的结构管理体系,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层层管控,层层职责分工。本次深化实施重心在于以项目收支业务管理为主线,成本管控为核心,有效见效为目的的信息化应用方案,重点业务控制权限集中至总部管理部门管控,一般业务控制权限下放至二级单位及项目部,自行管理把权。在之前i6P的基础上,进行升华、重构,针对事务型业务部门表单进行定制化开发,做到更加灵活、更加简洁、更加统一。将企业以成本管理为主线的业务进一步纳入信息化管理,加强业务间的联动、协作、管控、预警、分析能力,进而强化中水九局的内控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信息化建设历程
第一步:确立方向拟定草案,客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级资质对信息化系统的考核要求,初步决定升级公司内部i6p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搭建并推行i8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步:项目启动后,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及调研。整个调研工作在一个月内完成,调研输出成果为:定制水电九局信息化深化应用方案、确定水电九局信息化建设蓝图、以及实施计划。
第三步:系统平台搭建,系统平台的搭建主要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将企业现有的主要业务模型通过合适的建模方法描述出来,通过与软件现有功能和开发能力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业务模型,最终将业务模型信息化,变为可以在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的业务模型。
第四步:系统开发完成后,进入系统培训推广工作。制定下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负责制度完成大规模系统应用培训,并依先上线试运行、新旧系统按时切换的原则,保障系统顺利上线;
第五步:深化应用,在系统上线运行之后,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持续跟踪反馈运行情况,排查问题、深度优化及改进,使得信息系统与实际业务更加紧密结合。
六、信息化建设成果
合同管理
实现了建造合同的全过程实时跟踪,对下一阶段的收款提供一定数据支撑;对项目成本的过程动态管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产生的成本实时管理,自动归集,提高了成本归集的精确度,对项目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风险及时掌控处理;对分包合同执行过程及时掌控,对分包合同的完成比例、付款比例实时分析,以降低项目风险;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减少沟通成本。
物资管理
实现了采购合、租赁合同的全过程实时跟踪,对下一阶段的收款提供一定数据支撑;对项目物资的过程动态管控,能实时监控项目实施过程材料的耗用情况,控制材料分析;优化了物资库信息,在达到管理目的的前提下大大提供了项目部数据录入的效率。
财务管理
通过合同应收、合同收款、主营业务收入等数据的关联,实时全面的反应了整个项目的收入情况;项目费用及其他成本的进入,全面的体现了整改项目的成本情况;实现了公司内部管理费用的使用情况分析,为后续全面预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协同办公
通过对各部门业务的整合梳理,流程优化再造,界面精简重构,大大提高了公司业务处理效率,改善了员工工作‘软环境’,降低了各部门协作沟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