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管理大会在杭州盛大召开
- 发布日期:2025-10-21
- 查看:842 次
10月17日,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管理大会在杭州盛大启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浙江省能源局指导,由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浙江省电力工程企业协会、浙江省水利建设行业协会、浙江省公路学会、浙江省节能协会、杭州市建筑业协会主办,由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杭州)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吸引近千名能源、交通、建筑、电力、水利等领域专家参会,聚焦人工智能与多行业深度融合,共探数智化转型路径,为浙江乃至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数智化升级注入动力,助力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大会以“AI赋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紧扣浙江省《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导向,聚焦“AI+”在投建营一体化、城市更新、智能建造、新能源、大商务管理、数据资产运营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旨在充分发挥AI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核心驱动作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会长焦旭祥致辞

中国电力建设协会秘书长祝慧萍致辞

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长谭燮良致辞

开幕式环节由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炳成主持
开幕式上,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会长焦旭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秘书长祝慧萍、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长谭燮良先后致辞。焦旭祥指出,当前全球迈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的数字化新时代,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全生命周期;作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纽带,联合会始终以“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协同创新”为使命,未来将持续搭建跨领域合作平台,引导全行业在智能建造、智慧运维等领域联合攻关,推动协同创新;祝慧萍从全国电力建设行业视角,系统解读AI赋能基建的重要价值,提出以“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融合、创新与安全平衡融合”破解转型痛点,同时肯定浙江在电力基建数智化领域的标杆实践;谭燮良强调,面对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增长,数智化是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塑造”的关键,呼吁行业主动拥抱这一范式革命,共同助力浙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新型能源体系。
大会采用“1场主论坛+5场特色主题论坛”的架构,覆盖政策解读、技术前沿、商业变革与生态构建等维度,全面展现AI驱动下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趋势与路径。

主旨演讲环节,浙江省政府参事、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原一级巡视员任忠以《交通高质量发展与“十五五”规划思路》为题,系统阐述了浙江交通从“大省”迈向“强省”的战略路径。他指出,浙江交通将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从独立发展向融合联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三大转变,聚焦大枢纽、大水运、大物流、大融合、大挖掘、大安全六大任务,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推进“轨道上的浙江”和“航运浙江”建设,深化交通与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融合,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绿色化、韧性化水平,支撑浙江打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文宇以《大小模型协同计算:群智融合与产业实践》为题,指出AI正迈向以智能体为核心的自主化时代,单一超大模型难以满足产业需求,“大小模型协同”成为新范式。通过知识蒸馏、联邦学习等技术,实现大模型赋能小模型、小模型反哺群体智慧,兼顾效率、安全与成本。结合信雅达、同花顺案例,展示其在金融风控、全域监测中的应用,未来将构建“私有化专业Agent+人机物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AI从工具到主体的跃迁。

新中大科技总裁韩爱生在《从大模型到智能体:AI重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主题演讲中指出,AI正从通用大模型走向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智能体”阶段,真正成为推动工程管理变革的核心引擎。智能体不仅是工具,更是实现“企项一体”数据治理、优化生产关系的关键。依托钱潮PaaS、六和AI、灵隐云平台,新中大构建覆盖项目全周期的多智能体体系,在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环节部署岗位级智能体,实现投资自动测算、工程量识别、风险评审、偏差预警与自动巡检,助力低成本运营与高价值创造。

浙江浙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雷徐冰以《“人工智能+”能源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探索》为题,系统介绍了浙能集团在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浙能集团十年投入近20亿元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全覆盖智能监控系统,广泛应用巡检机器人、无人机与AI视觉技术,实现作业感知、预警与无人化操作,提升效率与安全。同时加快布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探索交能融合新模式。未来将持续深化AI在能源场景的应用,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邹栋以《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维养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AI技术在轨道运维领域的创新应用。他指出,面对轨道交通“存量优化”挑战,传统维保模式难以为继。团队研发全国首个弓网轮轨一体化智能诊治系统,集成多源传感与原创算法,可提前捕捉异常磨耗信号,诊断时间由数天缩短至2-3小时,并生成调控方案。系统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警、智能决策”转变,已在杭海城际、温州S1线成功应用,显著提升运维效率与安全性,形成可复制的智慧运维范例。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合约与法务部副总经理韩军强以《从经验决策到数据智能:AI大模型如何重塑项目成本管控》为题,指出传统经验型成本管控已难适应需求。集团构建“1+N”AI体系,开发智能挂接、成本测算、商务策划等模型,实现清单自动匹配、快速测算、创效推荐与风险预警。该体系大幅压缩管控周期,提升准确率,推动项目管理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驱动”,为建筑企业低成本运营与高价值创造提供支撑。

主旨演讲环节由新中大科技副总裁吕静主持
会议期间,睿华秋季论坛暨企业家闭门会、投建营一体化与EPC商业创新、大商务成本与业财融合、AI+智能建造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项目管理、资质改革与无形资产管理5场主题论坛同步举行,涵盖政策解读、技术前沿、商业变革与生态构建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AI驱动下的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趋势。


睿华秋季论坛暨企业家闭门会邀请到浙江大学求实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熊蓉,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晓波,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原雷,围绕主题“AI+场景——穿越周期的管理变革与未来生态”展开分享与研讨。论坛由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总经理方刚主持。

投建营一体化与EPC商业创新论坛邀请到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总工程师舒全英,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主方事业部总经理梁清华,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专家田艳旭,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叶勇健,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江波,浙江省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总监董松苗,杭州金口良策科技有限公司CEO周远贵。论坛由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焦俭主持。

大商务成本与业财融合论坛邀请到杭州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廖原,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越东,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总监苑玉平,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本合约与法务部总经理助理王立军,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商务成本部副总经理卢炯,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礼卿,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方软件事业部副总经理蒋巨峰。论坛由浙江省节能协会秘书长黄思思主持。

AI+智能建造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项目管理论坛邀请到杭州市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周奕,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梁新刚,杭州浩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兼信息化管理部负责人余芳强,浙江建投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玉洁,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陆正荣,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桑运龙。论坛由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秘书长唐小军主持。

资质改革与无形资产管理论坛邀请到住建部资深评审专家杨老师,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咨询总监、资深资质申报专家施原原。浙江省电力工程企业协会秘书长王建明为论坛致辞,论坛由浙江省建筑创新协会副会长郑立主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AI+基础设施”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管理模式、产业链条与治理能力的系统性重构。本次大会成功搭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端交流平台,推动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良性循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