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07-08
- 查看:952 次
一、客户简介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装备制造、城市综合开发等,为客户提供投资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和综合一体化服务。
目前,中交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全球领先的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公司和设备提供商;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中国交建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63位。
二、信息化建设背景及痛点
政策环境
2022年6月,北京市《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中指出,着力推动北京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构建数据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数字经济新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标杆”。
2022年12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指出,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构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行业深度应用,增强国家通信骨干网络服务能力。
2023是公司“十四五”承前启后的一年,公司数字化工作将全面落实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暨 2023 年工作会精神和“高质量发展深化年”活动要求,遵循统筹布局、重点突破、自主可控、支撑发展基本方针,坚持价值创造、整体协同、数据驱动三大导向,围绕管理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三条主线,按照“六统”策略,建设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全力打造“数智中交”,支撑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
社会环境
2021年后,市场提出了生态级数智化的理念,在这阶段,市场处于呼唤新理念、新产品的情况,代表产品有低代码、云原生、中台、IoT、AI等。2022年我国PaaS市场规模破500亿元,随着PaaS不断渗透与融合,预计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48%,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PaaS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工具,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云计算、数据存储、应用程序开发和管理等基础设施,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各IT公司也意识到了PaaS平台的重要性,纷纷推出了各类PaaS平台,但在工程行业产业数字化领域依然没有相对成熟的系统,同时各头部IT企业也在积极营销PaaS平台,形成深度绑定。
技术环境
随着容器、微服务等云原生技术的逐渐成熟,让云计算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展现。微服务架构正在成为主流的业务架构,大部分的企业在重构现有业务系统和建新业务系统时都选择了微服务架构,以解决传统单体架构开发和交付效率低下、无法弹性扩缩容、无法有效能力复用等诸多问题,从而达到快速想要响应需求、支撑业务快速发展目的。容器化技术也成为了企业进行架构升级的关键所在。容器化技术可以将应用程序和依赖项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伸缩性。同时,容器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运维成本。
经过多年的行业发展,微服务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企业入门门槛并不高,且行业内已经储备了一大批具有云原生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是企业进行架构升级的好时机。公司已拥有一批兼具互联网和工程专业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核心专家人员的工程数字化专业经验均达到 10 年以上,对互联网行业与工程设计行业的发展及技术动态有着深刻认识,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四、信息化建设规划
数字底座与数字化目标
分析总结集团对数字化提出的一个目标、三条主线、三个平台、一个底座、一个抓手。这类比工程建设行业内建设一个数字化大楼,一个目标是屋顶、三条主线是三个柱子。一个抓手就是建楼的管理机制。一个底座就是大楼的地基,它的作用就是通数据、通流程、通接口,能力汇集平台,就是数字化大厦建设的新“三通一平”。那么如何实现三通一平呢,应该从5个手段:通过架构保障贯彻标准;通过能力集约上架实现成果回收;通过共建共享实现能力开放;通过上下打通实现创新加速;通过国产信创实现安全加固、保驾护航,当前做信创和安全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做,通过数字底座,即可实现运行在数字底座之上的数字化应用批量实现信创和安全。

数字底座的建设愿景
在建设思维上坚持技术、架构规划优先贯彻平台思路、产品思路、坚持开放、共享、融合。把“成为中交集团数字化应用创新的源泉”作为使命。立志成为央国企数字化转型一流的企业平台标杆。
量化目标
数字底座建设的量化目标是到2025年前实现:4个提升2个夯实。分别是:服务上线周期缩短30%、运维投诉率降低30%、共享服务消费占比超50%、共享数据纳管占比超50%;保持央企信创、安全双一流;中交云使用占比超50%。
各阶段目标
数字底座的近期目标是:数据+协同:巩固数字底座对管理数字化的支撑。按照3年、3个阶段迭代推进:2024年,中交云重点建设中间件、容器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设主要是应用技术中心、研发效能;2025年,重点是物联网、AI平台;2026年重点是中交云运营体系的构建,AI的开放平台和运行支撑。
中期目标是:感知+智能,推广数字底座、BIM中心对产业数字化的支撑。
长期目标是:实现系统完备、架构完整、自我完善、持续优化;持续完善数字底座、BIM中心、对数字产业化的支撑。
五、信息化建设历程
第一步:定规范,制定管理标准与规范,制定配套数字标准规范,制定配套数据流程,制定数据接入接口;
第二步:搭平台,搭建统一的底座平台,整合现有各系统数据及各个互联网服务,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第三步:连数据,融合穿透各系统底层数据,基于数字底座应用技术中心,构建统一的感知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体系,构建公共专题数据库,构建数据核心标准规范,建设统一服务平台、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第四步:接应用,接入应用,实现业务互通,通过数字底座应用技术中心对外提供服务接口, 为各行业提供方便、快捷、多渠道公共数据发布、智能应用服务、底层配套组件服务,夯实数字底座应用技术中心基础;
第五步:优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基于数字底座应用技术中心的优势特点,为政府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产业互联公司等提供必需的、精准的数据服务;
第六步:系统持续优化、深化应用。
六、信息化建设成果
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刻度尺”
通过技术平台保障统一技术路线:保障技术规划、架构规划的执行落地;不符合规范的应用插不到平台上,通过底座符合架构规范才能与数据、流程联动。
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武器库”
全面提升数字化建设支撑能力。统一、集中、规范能力开放,数字化建设的能力上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共建共享、数字化建设集约化;可迭代、可持续最终实现共性能力集成与开放共享;技术平台具有弹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快速扩展和调整,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实现数字化架构弹性和可扩展。
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回收舱”
全面提升数字生态开放共享能力。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生态系统,鼓励各方参与和合作创新;推动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为企业提供创新和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的支持。
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技术平台能够支持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包括流程的建模、执行和监控,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创新和优化,横纵联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穿透实现业务创新,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增强用户对数字化转型的接受和支持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降低数字化的建设成本,集约化提升效率。
打造数字化转型的“防护盾”
夯实国产信创和信息安全。实现安全自主可控、信创从基础设施到中间件、数据库、技术组件、框架的批量支持。数字底座旨在加强企业的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可靠。
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流水线”
实现研发与运维的联动自动化、应用与底座贯通的自动化、安全与信创的一体化。